溪门飞雪小说

原创小说连载_免费在线阅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三国志 > 《三国志》魏书·钟繇华歆王朗传 翻译白话文 在线阅读
锺繇,字元常,是颍川长社人,曾经和族中叔父钟瑜一起到洛阳,路上遇到看相的人,看相的人说:“这孩童有贵人之相,当应该会在水中遇难,要千万慎重!”往前行还没到十里路,过桥的时候马匹受惊,钟繇掉入水中几乎丧命。钟瑜因为看相的人说得准确,更加看重钟繇,并且给他提供费用,让他专心学习。后来钟繇被推举为孝廉,担任尚书郎,阳陵县令,因病离职。后来被三公征召,担任廷尉正、黄门侍郎。当时,汉皇帝在西京洛阳,李傕、郭汜等人在长安作乱,和关东地区断绝消息往来。太祖兼任衮州牧,才派遣使者上书朝廷。李傕、郭汜等人认为“关东地区打算自己拥立皇帝,现在曹操虽然有使者诏令,但不是他真正的想法”,商议要扣留太祖的使者,拒绝太祖沟通的心意。钟繇游说李傕、郭汜等人说:“现在天下豪杰一同起事,各自伪造诏令想要巩固统治,只有曹衮州顾念王室,如果辜负他的忠诚,那就不符合将来期望的局面。”李傕、郭汜等听从了钟繇的建议,有诚意地回复,因此太祖的使者才能顺利沟通。太祖已经多次听到荀彧称赞钟繇,又得知他劝说李傕、郭汜,更加谦虚。后来李傕挟持天子,钟繇和尚书郎韩斌一同策划。天子能顺利逃出长安,其中有钟繇的努力。后来被任命为御史中丞,提升为侍中尚书仆射,一起记录前后的功劳,被封为东武亭侯。
 
当时关中地区的各位将领马腾、韩遂等人,各自聚集强大的军队互相竞争。当时太祖正在山东地区有战事,忧心关右地区的事。就上表请求让钟繇以侍中身份兼任司隶校尉,持符节督领关中地区各路军队,将后方事务托付给他,特地允许他不受等级制度的限制。钟繇到了长安,写信给马腾、韩遂等人,向他们陈说利害得失,马腾、韩遂等人各自派儿子入朝奉侍。太祖在官渡和袁绍对峙,钟繇送来两千多匹马补给军需。太祖给钟繇写信说:“收到你所送来的马匹,很好地处理了紧急情况。关右地区平定,朝廷没有了西面的忧虑,都是您的功劳啊。过去萧何镇守关中,,准备了充足的粮草满足军需,也适合说你呀。”那以后匈奴单于在平阳作乱,钟繇率领诸军围困敌军,没有攻克;而袁尚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来到河东,士兵众多。众位将领商议想放他离开,钟繇说:“袁尚势力正强盛,郭援到来,关中暗地里和他勾结,之所以没有全都背叛,只是因为顾虑我的威名罢了。如果放弃让他们离开,向他们显示了我们的软弱,当地的百姓,哪一个不是仇人?即使我们想回去,难道能够回得去吗!这就是没作战先自己败下阵来.况且郭援固执要强,一定轻视我军,如果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,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,可以大获全胜。”张既劝说马腾会合攻打郭援,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击郭援。郭援到了,果然轻率地要渡过汾水,众将阻止他,他没有听从。渡河还没有到一半,马腾率军攻打,大获全胜,斩杀了马援,降服了匈奴单于。这件事在《张既传》中另有记载。那以后河东卫固叛乱,和张晟、张琰及高幹等一起当了贼寇,钟繇又率领诸将讨伐并打败了他们。从天子迁到长安以来,洛阳百姓人数凋零,钟繇迁徙关中百姓,又招纳逃亡叛民来充实洛阳,几年间百姓人口数量渐渐增长。太祖征讨关中,得到民众的资助,上表让钟繇担任前军师。
 
魏国建立初期,钟繇担任大理,升迁为相国。文帝还在东宫,赏赐钟繇五熟釜,并在上面刻字说:“泱泱魏氏成为汉朝的辅佐。能担任相国的只有钟繇,实在像心脏脊骨一样重要。早晚都静肃恭敬,不求安定闲适地生活。是文武百官的师长,刻在这里作为众人的表率。”几年之后,钟繇因被西曹掾魏讽谋反的事牵连,皇帝下诏免除了他的官职。文帝继位魏王,钟繇又担任大理寺卿。等到文帝登基为帝,钟繇改任廷尉,进封崇高乡侯。又升为太尉,转而被封为平阳乡侯。当时司徒华歆、司空王朗,都是先朝名臣。文帝退朝后,对左右侍从说:“这三位,是一代伟人,后世大概很难再出现了!”明帝登基后,晋升钟繇的爵位为定陵侯,增加五百户食邑,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八百户,又提升为太傅。钟繇的膝盖有旧疾,下拜起身不方便。当时华歆也因为年事已高又身患疾病,上朝拜见时明帝都允许他们乘坐小车,并让侍卫们抬入殿中就坐。这之后三公身患疾病,都将这一做法作为旧例。
 
当初,太祖下令,让百官公平地商议将死刑改为宫刑的内容。钟繇认为“古代对于囚犯肉体的惩罚,经过了圣人的设立,应该再次实行,用来代替死刑。”商议的大臣认为这不是让百姓满意的办法,就搁置了。等到文帝带领朝臣主持祭典(主持朝政),下诏说“大理寺打算恢复对囚犯肉体的惩罚,这确实是圣德君主的法则。大臣们应该好好共同商议这件事。”商议的结果还没有定下,恰好有军事行动,又搁置了。太和年间,钟繇上疏说:“大魏朝承受天命,跟随虞舜、夏朝的脚步。孝文帝改革法制,不符合古代道义。先帝圣明贤德,本来就是上天允许的,三坟五典等古籍的事业,是一直流传下来的。所以陛下继承前代遗志,依然颁布明智的诏令,希望恢复古代刑罚,作为一朝的法则。但接二连三有军事行动,所以还没有实行。陛下追随太祖和文帝的遗志,惋惜砍掉犯人的脚能阻止罪恶,遗憾被判死刑的人的无辜,让大臣们明了熟习法令,和朝臣们共同商议。让本来应该被砍去右脚的却被判死刑的,恢复成斩脚的刑罚。《尚书》中说:‘帝王清楚地询问下层百姓,鳏夫寡妇对有苗氏没有怨恨的话。’这是说尧帝要废除蚩尤、有苗的酷刑,先向有怨言的百姓详细地询问。现在审理冤案的时候,查问三公、九卿、众位吏役,天下百姓,让他们像汉景帝那时的法令一样,那些应该被斩首后丢弃在街市上的人,想要改成斩掉右脚的也允许。那些被判黥、劓、斩左趾、宫等肉刑的人,就像汉文帝那时一样,改成剃去头发、鞭刑等刑罚。能有男女奸情的人,大多数是二十到四五十岁的人,即使砍掉他们的脚,还是放任他们生育。现在国家人口比汉文帝时期少,臣计算能保全下来的,每年能达到三千人。张苍废除对犯人肉体的惩罚,每年所杀掉的人数以万计。臣想要恢复肉刑,每年能让三千人活下来。子贡问能救助百姓的可以称得上是仁吗?孔子说:‘怎么会只是仁而已,一定是圣人了,尧帝 、舜帝也有做不到的时候!’又说:‘仁很远吗?我想要仁,它就来到了。’如果真的施行这一政策,百姓就能永久受益。”奏章呈上去以后,明帝下诏说:“太傅学识渊博,才德高尚,注意朝政,又在律法上见识深远。这样的大事,大臣百官们要好好地一同公正讨论。”司徒王朗参与商讨,认为“钟繇想要减少死刑的律法条文,增加肉体刑罚的数量,这就是让躺着的人竖起来,将尸体转为活人了。但臣愚陋,依然有和这一建议不相合的稍稍不同的意见。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,都记录在 律法条文中,其中自然有减死罪一等的规定,没有被判死刑就是减罪了。这样实行已经很久了,不用等从远处拿来刑具对犯人施行肉刑,然后才有比死罪降一等的办法。前朝历代的仁德之人,对肉刑的惨绝残酷不忍心,所以才废止不用。从不施行到现在,已经经过了数百年。现在又重新施行,恐怕减轻刑罚的条文还没有办法在百姓眼前,而我们施行肉刑的质问已经传到敌寇耳中,这不是招揽远处的百姓的办法。现在可以按照钟繇想要减轻的死罪条例,将死刑减轻为髡刑、刖刑。如果觉得这样惩罚太轻的,可以加倍增加他们做劳役的期限。对内有用活命代替死刑的不可估量的恩德,对外也没有用斩脚代替脚镣的让人惊骇的议论。”参与商讨的有上百人,大多数人的意见和王朗相同。明帝因为东吴、西蜀还没有平定,暂且搁置了这件事。
 
太和四年(230),钟繇逝世。明帝穿着素服前去吊唁,封钟繇谥号为成侯。钟繇的儿子钟毓承袭爵位。当初,文帝给钟毓分封食邑,封钟繇的弟弟钟演和钟演的儿子钟劭、孙子钟豫为列侯。
 
钟毓字稚叔。十四岁的时候就做了散骑侍郎,机智敏捷,从容谈笑,有父亲钟繇的风范。太和初年,蜀国丞相诸葛亮包围祁山,明帝想要出军西征,钟毓上奏说:“计谋贵在能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,功勋崇尚能在军营中完成,不走下殿堂,却能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。陛下应该在中原地区镇守,作为各地军队威势的援助。现在大军西征,虽然有百倍的威势,但对于关中地区的耗费,不是只有一点而已。况且盛夏进军,《诗经》的作者都持慎重的态度,这实在不是陛下亲自征伐的时节。”钟毓被提升为黄门侍郎。当时洛阳大力修建宫殿,皇帝离开洛阳到许昌,全国的官员都到许昌去朝见皇帝。许昌地方狭小,就在城南搭盖毡房作为宫殿,并准备了各种游艺陈设施,老百姓服劳役很疲惫。钟毓上疏劝谏,认为:“各地不时发生水旱灾害,国库空虚,像这样修建的事宜,可等到丰收年头。”他又上疏说 “应恢复开垦关中荒地的措施,让老百姓尽力于农耕。”他的建议都实行了。正始年间,他任散骑常侍。大将军曹爽在盛夏时节发兵征伐蜀国,蜀军坚守,曹爽的军队无法前进。曹爽正要增兵,钟毓给他写信说:“我认为高明的决策,不会在枪林弹雨中强攻;天子的军队出兵征伐,不会有交战的时候。就像大禹挥舞干戚可以征服有苗,晋文公退避三舍足以降服楚军,而不必像汉光武帝派吴汉赴江关破敌,也不必象汉王刘邦那样,派韩信去井陉击破赵军。形势有利,可以前进,形势不利,应知难而退,这是自古以来的办法。希望您仔细考虑!”结果曹爽是无功而回。后来因为失去曹爽的信任钟毓被降职为侍中,又出京担任魏郡太守。曹爽谋反被杀,钟毓调回京师,担任御史中丞、侍中、廷尉。
 
正元年中,毋丘俭、文钦反叛,钟毓持符节到扬州、豫州颁布赦免令,告知百姓,回朝后担任尚书。诸葛诞造反,大将军司马昭商议是否需要自己到寿春亲征诸葛涎。当时吴大将孙壹率众投降,有人认为“吴国正在内乱,必不会再出军援助诸葛诞。朝廷留在东边的军队已经很多,可以等待后来的消息。”钟毓认为“研究事情估计敌情,应该从敌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。现在诸葛诞把淮南之地都投降吴国,而孙壹归降,但他带来的人口还不到一千,士兵不到三百。这对吴国来说不算什么大的损耗,如果寿春的围困不能解决,吴国内乱已经停止,不能肯定吴国一定不出兵。”大将军说:“说得对。”于是带领钟毓亲率大军出发。淮南平定之后,钟毓担任青州刺史,加任后将军,升迁督领徐州各项军事,授予,后来又转去督领荆州。景元四年病死,追赠车骑将军,谥号是惠侯。他的儿子钟骏承继他的爵位。钟毓的弟弟钟会,有他自己的传记。
 
华歆字子鱼,平原郡高唐县人。高唐是齐国有名的城邑,名门世族没有不在街市上游玩的。华歆担任吏役时,休假离开府衙,就回家闭门不出。评论事情公正持平,始终不会诋毁他们。同郡人陶丘洪也有名,自认为明智见识胜过华歆。当时王芬和一些豪杰人物密谋要废掉汉灵帝。这件事在《武帝纪》中另有记载。王芬暗中召来华歆、陶丘洪一起商定计策,陶丘洪打算前去,华歆阻止他说:“天子废立的大事,是伊尹、霍光都觉得为难的。王芬生性疏漏又不勇武,这件事一定不会成功,还会让灾祸殃及族人。您还是不要去了吧!”陶丘洪听了华歆的话没有前去。后来王芬果然失败,陶丘洪才佩服华歆。华歆被推举为孝廉,担任郎中,因生病离任。灵帝驾崩,何进辅佐朝政,征召河南人郑泰、颍川人荀攸和华歆等人。华歆来到,担任被任命为尚书令。董卓将天子迁到长安,华歆请求出京担任下邽县令,因生病没能前往,就从蓝田去到南阳。当时袁术在穰城,将华歆留下。华歆劝说袁术让他出军讨伐董卓,袁术没有才能拿。华歆想要离开袁术,恰好天子派太傅马日磾安定关东地区,马日磾征召华歆担任掾吏。华歆往东到了徐州,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豫章太守,因处理政事时心性纯净不烦扰,吏役百姓有有感于此而拥护他。孙策在江东地区侵占土地,华歆知道孙策擅长用兵,就用帛巾束首前去迎接。孙策因为华歆年长,以上等宾客的理解对待他。后来孙策去世。太祖在官渡,给天子上表征召华歆。孙权想要不派遣华歆前往,华歆对孙权说:“将军您奉着王命才和曹公交好,大概情谊还没有稳固,如果我能为将军效劳表示忠心,难道不是很好吗?现在白白把我留下来,只是养一个没用的人,不是将军的好计策。”孙权开心,才派华歆前去。有一千多宾客旧友去给华歆送行,赠送了数百金。华歆都没有拒绝,暗中将做好标记,等到将要出发时,将礼物都放在一起,对众位宾客说:“本来没有拒绝各位心意的想法,但接受的礼物太多了。想到我只身远行,将会因为怀有美玉而获罪,希望各位能为我考虑。”众人才各自留下自己赠送的东西,并且佩服华歆的品德。
 
华歆到了以后,被任命为议郎,参议司空军事,入朝担任尚书,又转任侍中,代替荀彧任尚书令。太祖征讨孙权,上表请求任命华歆为军师。魏国建立以后,华歆担任御史大夫。文帝即位魏王,任命华歆为相国,封为安乐乡侯。等到文帝登基,改任华歆为司徒。华歆向来清寒贫苦,俸禄赏赐都用来赈济或赠与族中亲人与朋友,家中储备没有到一担粮食。朝中大臣曾经得到被没入官府的奴婢作为赏赐,只有华歆释放她们并允许他们嫁人。文帝感叹,下诏令说:“司徒,是国家才智杰出的老人,所做的是调和阴阳处理政事的事情。现在朝中大臣饮食丰盛,而司徒饮食清淡,也不是很在意。”特别赏赐帝王服饰的布料,让他为自己的妻子孩子男女老少裁做衣服。三公商议:“推举孝廉,本来是以德行为准则,不再用考试经书来限制。”华歆认为“天下大乱以来,六经被荒废,应当尽快保存帮助,以推崇王道。制定律法,是帮助国家历经盛衰时期的。现在允许被推举为孝廉的人不经过考试,恐怕学习风气从此就荒废了。如果有特别优秀出众的,可以特别征召任用。忧虑的是没有人才,怎么会忧虑得不到人才呢?”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。
 
黄初年间(220~226),文帝下诏令大臣推举有卓异的操守和行为的士人,华歆推举了管宁,文帝用安车征召管宁。明帝登基,进封华歆为博平侯,增加五百户食邑,加上以前的一共一千三百户,又转而任命他为太尉。华歆自称生病请求退休,将职位让给管宁。明帝没有允准。等到朝中大会,明帝让散骑常侍缪袭按照诏令宣告说:“朕刚刚开始处理各种政事,每天处理很多事情,担心听取奏报后的决断不明智。仰赖德行高尚的大臣,在朕身边指点,但您多次称病辞官。考量君主,不在朝中担任官职,抛弃荣华利禄,不追求高位,古人本来已经有这样做的,只是对于周公、伊尹就不是这样了。洁身自好,坚守节操,是普通人的做法,不希望您也这样。您还是勉强支撑病体来参加大会吧,也能对我有益。我将会在桌案前站着等待,让官员们也和我一样,一定要等待您的道理,朕才入席就坐。”明帝又诏令缪袭说:“一定要等到华歆接旨起身,你再回来。”华歆没有办法,就接旨答应了。
 
太和年间(227~233),明帝派曹真率军从子午道行军征讨蜀国,明帝亲自往东到了许昌。华歆上疏说:“自从战争灾祸以来,已经超过了二十四年的时间。大魏朝顺应承受天命,陛下您凭借圣明贤德当会成就周成王、周康王那样的盛世伟业,应该弘扬圣明时代的治国政策,追随三王的脚步。即使有吴国、蜀国两个贼过依靠天险暂且延续时间,如果圣明教化逐渐推广,在远方的人感念这里的德政,将会背负婴孩前来。军队是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使用的,所以将兵器收藏起来等到合适的实际再动用。臣恳切地希望陛下能先在治国方法上留心,将出征讨伐的事放在后面考虑。况且从千里之外的地方运送军粮,这不是战事上的有利之处;穿过天险深入他国,没有独立克服的办法。像我听说的今年的征税徭役,对农事有些损害。治理国家的人以百姓为基础,百姓以衣食住行为根本。如果中原地区没有饥饿寒冷的祸患,百姓没有离开故土的想法,那就是天下的大幸事了,吴国和蜀国的祸患,我们可以安坐等待了。臣身居宰相之职,年纪渐长,病情加重,能对陛下尽忠的时间不多了,恐怕不能再侍奉陛下,不敢不竭尽臣子的忠心,希望陛下考察决断!”明帝回复说:“您对国家大事有深远的思虑,我非常赞许。敌国倚仗险要的山川地势,之前武帝、文帝两位先祖辛劳不断,仍然不能攻克平定,我又怎么敢夸耀自己,说一定能灭了他们呢!众位将领认为没有尝试过试探,他们不会自己凋敝,所以出兵探查以寻找他们的弱点。如果消灭他们的时机还没有到,那周武王班师回朝,已经是前代的借鉴,我不会忘记您的告诫。”当时正是秋天雨季,明帝下诏让曹真率军回朝。文帝分封华歆的食邑,太和五年(231),华歆去世,谥号为敬侯。他的儿子华表继承爵位。当初,封华歆的弟弟华缉为列侯。华表在咸熙年间(264~265)担任尚书。
 
王朗字景兴,东海郡人。因为精通经书,被任命为郎中,担任菑丘县令。曾经师从太尉杨赐,杨赐去世后,王朗辞官为杨赐穿孝服守丧。王朗被推举为孝廉,又被公府征召,他都没有答应。徐州刺史陶谦经过考察,推举王朗为秀才。当时汉献帝在长安,关东地区纷纷起兵,王朗是陶谦的治中,和别驾赵昱等人劝说陶谦:“《春秋》的要义,向诸侯求助不如起兵援救君主。现在天子远在西京长安,应该派遣使者前去接受皇上诏令。”陶谦就派赵昱带着奏章到长安。天子赞赏他们的心意,任命陶谦为安东将军。让赵昱担任广陵太守,王朗担任会稽太守。孙策渡过长江侵夺土地。王朗的功曹虞翻认为当下的实力没有办法抵抗,不如避开孙策。王朗自己认为身为汉朝官吏,应该保住城邑,就率军和孙策交战,大败而回,乘船出海到了东冶。孙策又前去追击,大败王朗。王朗就去见孙策,孙策因为王朗有儒雅的风度,只是责问了他,没有加害。王朗虽然漂泊流离,穷厄困顿,早上考虑不到晚上的事,却收容抚恤亲朋好友,分给他们的多,向他们索要的少,行事正直为人称道。
 
太祖上表征召他,王朗从曲阿辗转经过江海,经过几年才回到京城。朝廷任命他为谏议大夫,参与司空军事。魏国建立初期,王朗以军祭酒的身份兼任魏军太守,又调任少府、奉常、大理。审理案件时以宽恕为要旨,是有疑点的罪名就从轻发落。钟繇依照律法明确审理案件,两人一起因为审理案件为人称道。
 
文帝即位魏王,将王朗提升为御史大夫,封为安陵亭侯。王朗上疏劝谏,希望教化百姓减少刑罚,说:“天下兴起战事已经有三十多年了,四海动荡倾覆,很多国家都困苦凋敝。仰赖先王铲除敌寇,安抚养育孤苦弱小的人,才让中原地区恢复了法律制度。召集百姓,在魏氏的土地上,让边境以内的地方,鸡鸣狗吠,传播到四面的边境地区,百姓欣喜万分,得以遇到太平时代。现在远方的敌寇还没有平定,战事还没有停息,下令免除赋税徭役,足以让远方的百姓感怀,有好的宰相就足以宣告朝廷的圣德恩泽,将道路都修整好,天下百姓繁衍生息,一定好过从前的日子而且比平时富裕。改变整顿法令,书中记载详细的刑罚条例,这样,一个人有福运,许多人都因此而受福。这就是说慎重律法刑狱了。从前曹相国以狱讼以及市集交易为依凭,路温舒痛恨审理案件的官吏。审理案件的人了解其中的详情,那就没有被冤枉而死的囚犯;健壮的男丁能在土地上努力劳作,那就没有受饥饿寒冷的百姓;穷困老迈的人能仰赖粮食仓库中生存,那就没有因饥饿而死的人;按照时节举办男女嫁娶之事,那百姓就没有长期别离的遗憾;养胎的时候照顾得全面,那怀孕的妇女就没有自我感叹的哀伤;生下孩子之后一定让她好好恢复,那孩子就没有不能养育的烦累;等到壮年再服役,那年幼的人就不会有离家远行的思念;老年人不参加战争,那年老的人就没有跌倒的隐患。以医用药品治疗百姓的疾病,宽放徭役以让百姓安居乐业,用有威势的刑罚抑制豪强,用恩惠仁德来救济弱小,官府赈济来救济穷困的人。十年之后,顺利成年的女子一定充满街巷。二十年之后,精锐的士兵一定充满旷野。”
 
等到文帝登基,改任王朗为司空,又进封为乐平乡侯。当时文帝时常出宫打猎,有时夜里才返回宫中。王朗上疏说:“帝王的居所,外面用森严的警卫围饰,里面就设置多重宫门,将要出行的时候就布置人马然后才出宫门,有战事警报才走下殿阶,把弓拉开然后才登上舆车,清理道路然后才在车前导引,列队遮挡后才迅速前进,清扫检查宫室后才停车休息,都是为了彰显帝王的至尊,专注与警戒谨慎,传播律法教化。最近陛下出宫抓捕老虎,太阳升起就出发,等到天色昏暗才返回,违背了警戒清道的通常制度,不是君主最谨慎的做法。”文帝回复说:“看了你的奏表,即使是魏绛说到虞箴以讽谏晋悼公,司马相如陈说猛兽以劝诫汉武帝,还不足以比喻。现在东吴、西蜀两个贼过还没有消灭,将要率军远征,所以有时到原野上熟悉战事准备。至于针对夜里才回来的教诲,我已经下诏让相关部门执行。”
 
当初,建安末年,孙权开始派使者向朝廷自称藩属,而和刘备交战。文帝下诏商议“应该出兵和东吴一起攻打蜀国吗?”王朗商议说:“天子的军队,比华山、泰山重要,实在应该坐镇京城显示天子的威势,像山一样安坐不动。如果孙权亲自和蜀军对峙交战,经过长久的交战,智谋相等实力均衡,战事不能迅速结束,就应该发兵以助长孙权的气势,然后应该选取谨慎稳重的将领,在敌人的要害处,等待时机然后行动,选择地点然后出兵,一举行动,就没有剩余的事了。现在孙权的军队还没有行动,那援助东吴的军队没有什么事就先行动。况且现在正是雨季,不是劳师动众的时机。”文帝采纳了他的计策。黄初年中,鹈鹕聚集在灵芝池,文帝诏令大臣们推举特立独行又品德高尚的士人。王朗举荐了光禄大夫杨彪,并且自称生病,将职位让给杨彪。文帝就为杨彪安排了吏役士兵,地位仅在三公之下。文帝下诏说:“朕向各位大臣求取贤人但没有得到,您却突然称病,这不只是得不到贤人,更是打开了失去贤者的方法,加快失去大臣的速度。难道不是处在官位上但说出不好的话,被品德高尚的人背弃吗!您以后还是不要再说了。”王朗才同意继续做官。
 
孙权想派儿子孙登入朝侍奉,没有到。这时候天子移驾到许昌,大力兴办屯田,打算出兵东征。王朗上疏说:“过去南越国坚守善道,赵婴齐入朝侍奉,就成为嫡长子,回去做南越国的君主。康居骄横狡猾,心中想法跟说的话不相符,都护上奏认为应该派遣他的儿子入朝侍奉,以打击他的无礼行为。况且吴王刘濞的灾祸,就是萌发于儿子入朝侍奉,隗嚣叛乱时也没有顾忌儿子。前去的人听说孙权有派儿子前来的言论但人还没有到,现在军队警戒严备,臣担心众人没有能通晓您的旨意,就会认为国家对于孙登的逗留愤怒,所以才出兵攻打。假如军队出发然后孙登才到,那就是所惊动的范围太大,但得到的东西却很小,依然不足以庆祝。假设孙登倨傲狠戾,确实没有入朝的想法,担心那边的民众的议论不够明白晓畅,一同怀有怨恨。臣下愚钝,认为应该下令各位别征将领,让他们各自明确地遵守命令,谨慎地保住自己的部下。对外宣扬猛烈的威势,对内大力推广耕种,让自己像山一样恬淡,像深水一样安定,威势不能撼动,计谋不可预算。”这时候,文帝因为军队已召集完毕,就出发了,孙权的儿子没有到,文帝到了长江边上就返回了。
 
明帝登基后,进封王朗为兰陵侯,增加食邑五百户,加上以前的一共一千二百户。派他到邺城察看文昭皇后的陵墓,探访百姓有什么不足的。这是正在营造修建宫殿,王朗上疏说:“陛下登基以来,多次颁发降恩诏书,天下百姓没有不欣喜的。臣不久前奉王命出使北方,来回的路上,听闻各类徭役,能免除减少的很多。希望陛下继续保留终日听取意见的做法,以制定平定贼人的计策。从前大禹想要挽救天下的祸患,所以先住在简陋的房屋中,吃食和穿戴都很节俭,任用有才干的人,才能统一天下,最终划分五服。句践想要夸大他的疆土,在姑苏割取夫差的首级,所以也约束自己和家人,将家中节省下来的用在国家上,所以能包罗五湖,像席子包卷三江,在中原地区取得微信,奠定中原地区的霸业。汉朝的文帝、景帝也希望扩大祖先基业,将流传的基业发扬光大,所以能断绝修建华丽台阁的想法,用穿粗厚的棉麻服饰表明节俭,对内裁减太官且不接受进献礼品,对外减少徭役赋税然后致力于农业,所以能被称为太平时代,几乎导致刑罚不需使用。孝武帝之所以能激发军队威势,拓展对外的边境,确实是因为祖辈父辈们向来蓄积了充足的粮食物资,所以能成就他的巨大功业。霍去病,是中等才能的将领,仍然说匈奴还没有平定,不修建府邸。明白考虑长远的人忽略眼前的事,在外做事的人会简化在内的事。自从汉朝初年到汉朝中兴,都在战事停息之后,然后才修建很多宫殿楼宇,德行一同推广。现在应该在建造以前足够用来排列朝会,在繁华之后足够用来排序宫中仆从,精美的园林和景色足够用来展示游乐宴饮,如果姑且先修成巍峨的宫殿来象征魏朝,使之足够用来让远来朝见进贡的人居住,整修城池,让它足够用来断绝翻越的可能,成为国家依凭的险要地势,其他的一切事宜,都需要等到富饶的年份。首先以勤奋耕种务农为要务,以准备战事装备为要事,那国家就没有离别的怨恨,人口滋长繁衍,百姓充足兵力强盛,这样之后敌寇不臣服,朝廷的光辉不足够,是没有过的。”王朗转任司徒。
 
当时的皇子接连去世,但后宫中怀孕生子的后妃很少,王朗上疏说:“过去周文王十五岁时有了周武王,于是享有有十个儿子的福气,以延续众位姬妾子孙的传承。周武王年老才生下周成王,周成王因此少有兄弟。这两位先王,各自树立他们圣明的仁德,没有互相来往,比较他们在子孙延续上的福气,就不相同了。大概是生育子孙有早晚,生育的数量有多有少吧。陛下的德行福气已经兼及两位圣人,年纪比周文王诞育周武王的时候高,但还没有能像周武王一样出生在后宫的儿子,众多藩王还没有在掖庭的宫室中出生。用周成王做比喻,虽然还不算晚,但和伯邑考比较,那也不算早了。按照周礼,六宫中的女官有一百二十人,而众多经典和通常说法,都以十二人为限制,到了秦汉末年,有的都已经数以千百记了。但虽然人数减少,但把握时机生产的也很少,明白‘多生儿子’的根本,果真在于专一,不只是在于致力于增加人数。老臣诚恳地希望国家能和轩辕有一样的福气,有二十五各儿子,但却比得上周文王的十个儿子,实在是郁闷。况且年纪小的孩子经常苦于被褥安宁温暖,安宁温暖就不能方便孩子柔弱的身体,所以难以预防保护,却容易生出伤病。如果经常让小孩子的旧棉袍不至于太厚,那一定都能保住他们坚韧的性格,也能长命百岁。”文帝回复说:“忠诚至高的人言辞坚定,关爱深重的人言语深刻。您已经劳心思虑,又将想法写下来,接着上报善意的言论,我非常欣喜。朕继承的人还没有确立,成为您的忧虑,我会采纳您的好建议,思考好的办法。”王朗著写《易经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周官》的传记,上奏将他们记录下来,都流传到后世。太和二年王朗去世,谥号为成侯。他的儿子王肃承袭他的爵位。当初,文帝分封王朗的食邑,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,王朗请求封兄长的儿子王详。
 
王肃字子雍。十八岁的时候,跟随宋忠解读《太玄经》,还为其做了注解。黄初年中,王肃担任散骑黄门侍郎。太和三年,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。太和四年,大司马曹真征讨蜀国,王肃上疏说:“前人的记述有说,‘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,士兵有饥饿的脸色,做饭前还要砍柴割草,部队得不到休息,吃不上饭’,这是说在平坦的路上行军的情况。更何况是军队深入险要的地方,开凿道路才能前行,那么一定会比平坦路途上的行军劳累百倍。现在又加上大雨持续不断,山坡陡峭光滑,军队拥塞而无法行进,粮食还在遥远的地方,难以为继,确实是行军之大忌啊。听说曹真出发已经超过一个月但在半路上被阻隔,花费时间精力修筑道路,士兵们都参与了。这样的话,敌人就独得以安逸等待疲惫军队的好处,这是用兵之人所忌惮的。说到前代,那周武王讨伐商纣王,刚出关又返回;讨论到近处的事例,那武帝、文帝征讨孙权,到了长江边上却没有渡过去。难道不都是顺应天命了解时机,知道权衡变通吗!天下万民因为雨水强烈被阻隔的缘故,休养生息,以后在有战事,就能立刻动用军队,那就是用喜悦对抗困难了,百姓会忘记死亡的危险。”于是就停止出兵。王朗又上奏说:“应该遵循以前的礼节,为去世的大臣举行哀悼仪式,并祭祀宗庙。”这些事都施行了。又上奏陈述为政根本说:“撤除无事可做的职位,减少不必要的俸禄,停止不劳作却享受的支出,合并悠闲舒缓的官职;让官员一定有职务,职务一定有事可做,完成事情一定获得俸禄,用俸禄代替耕作,是自古以来的固定制度,是现在应该做的。官职少但俸禄优厚,那朝廷的耗费就少,就能勉励读书士人的志向。各自施展才能力量,不要互相依靠。向皇上陈述这些话,用效果来进行考验,能否施行,只在于陛下的心里。所以唐尧、虞舜设立官职分配职位,任命王公大臣,各自交给他们任务,这样之后有专人负责宣告王命,就像现在的尚书,用来传达君王命令。夏朝、殷朝没有能详细考查。《尚书·甘誓》中说‘六事之人’,表明当时的六位公卿也是主管事务的人。周朝的官职已经完备,五天上朝一次,大臣官员们一同觐见,而司士区别他们的位置。他们记录说:‘坐着空谈大道理的,就是王公大臣;起身并去施行的,就是士大夫。’等到汉朝初年,依照前代拟定官职,大臣们都亲自以事情入朝上奏。所以高祖亲自追回退却的周昌,汉武帝在远处赞同上奏的汲黯,汉宣帝让大臣们每五天上朝一次,汉成帝开始设置尚书的五个官职。自从汉室衰微,朝拜的礼节就缺失了。可以恢复每五天临朝听政的礼仪,让公卿尚书们各自上奏事情。重新发扬被废止的礼节,光大宣扬君王的仁政,就是所谓的名声美好并且实厚啊。”
 
青龙年中,山阳公去世,他曾是汉朝的君主。王肃上疏说:“过去唐尧禅让给虞舜,虞舜禅位给夏,都是先守完三年丧期,然后才登上天子之位。所以帝王的称号没有损害,君主的礼节依然存在。现在山阳公顺应天命,回应同意百姓的期望,让位给大魏,退下处在宾客的席位上。山阳公侍奉魏朝,不敢不竭尽臣子的礼节。魏朝对待山阳公,优厚尊崇,没有把他当做臣子。他去世之后,入殓下葬的制度,车马徒众的装饰,都跟君王是相同的,所以远近的人都来依附仁德的人,都认为很美善。况且汉朝总括帝皇的称号,称为皇帝。有其他的称谓为帝,没有称为皇的,那皇就是地位比较低的了。所以在高祖的时代,一块土地上没有两个封王,他的父亲还在的时候让他称为皇,表明没有有两个主君的嫌疑。况且现在是临终赠号,可以让他称皇,配在他的谥号中。”明帝没有同意,还是称山阳公为皇,就追谥为汉孝献皇帝。
 
后来王肃以常侍的身份担任秘书监,兼任崇文观祭酒。景初年间,大力修建宫殿,百姓失去本业,约定的时间不遵守,囚犯的死刑仓促间就被执行。王肃上疏说:“大魏承袭百代帝王的准则,百姓不多,战事没有平息,实在应该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并且让他们得到恩惠,以让远近之地都能安宁的时候了。以积聚粮食为要务并且让疲惫的百姓得到修养,在于减轻徭役并且勤于农事劳动。现在宫殿还没有修成,功勋事业还没有达到,水路粮食的调转发运,互相供应。所以健壮的男子对于耕田劳作很疲惫,农夫离开了土地,种植稻谷的人少,但食用稻谷的人多,旧年的粮食已经吃完,新年的粮食还不能相继。这样就会有国家的大祸患,而不是防备的长久之策了。现在看到修建的人有三四万,代表祥瑞的九龙可以在里面安居,宫殿里面还可以容纳六宫,本来是彰显阳德的宫殿,又朝向太阳落山的方向,极好的预示在前面,尚且要花费很大力气,现在朝向很寒凉的方向,疾病就有可能生发出来。诚恳地希望陛下发布善言,办法明确诏令,深刻地怜悯服役之人的疲惫,多加怜惜万民的不足,选取常有薪资的士人,不是非常紧急的时候,选取其中的健壮男丁,选择留下一万人,让他们一个月轮换一次,他们都知道休息和轮替不用很久,那就没有不高兴地完成工作,辛劳也没有埋怨了。计算一年有三百六十万人,也不算少。应该一年完成的工作,允许有三年的时间。将剩下的人派遣回去,让他们从事耕种,是长久的计划。仓库有多的粮食,百姓有多余的力量:凭借这个建立功业,有什么功业不能成就呢?依靠这个推行教化,有什么教化不能成功?得到百姓的信任,是国家的大幸事。仲尼说:‘自古以来都有死,国家得不到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。’那弱小的晋国,力量弱小的重耳,想要使用百姓,先向百姓展示信用,所以原来虽然将要投降,顾念着他的信用而返回,才能一战就称霸,在现在为人称道。之前陛下将要巡幸洛阳,征发百姓修建军营,官员下令军营修建完成就完成任务。等到修建完成,有认为他们的力量有利,不按时让他们回去。这些官员只谋求眼前的利益,不顾及治理国家的办法。臣下愚昧,认为从今以后,如果再有动用百姓的事,应该明确命令,让事情一定能按期完成。如果后面接连有事,宁愿再次征发百姓,不要有失信于百姓的时候。凡是陛下临时决定要执行刑罚的,都是有罪的吏役,该死的人。但普通人不知道,就认为执行太过仓促。所以希望陛下对于吏役,表明他们的罪过,跟平民判一样的死刑,不要让这些隐藏在宫中,导致被远近的人质疑。况且人命最为贵重,生养困难,杀害容易,气息断绝就不能延续,所以圣贤之人看重生命。孟子说杀掉一个没有罪的人来获取天下,仁义的人是不这样做的。汉朝有人冲犯皇帝的车驾惊动拉车的马匹,廷尉张释之上奏希望处以罚款,文帝责怪罪罚太轻,张释之说:‘在当时,皇上诛杀了他也罢了。现在交付给廷尉审理了。廷尉,是天下最公平的地方,一旦倾斜,天下间执法的人就会随意加重或减轻刑罚,百姓又怎么能安心呢?’臣认为会失掉忠义的事情,不是忠臣应当上奏陈述的。廷尉,是天子的吏役,尚且不能出现偏差,而天子本身,怎么反而可以迷乱呢?这样看重自己的想法,而看轻为君的责任,是非常不忠了。周公说:‘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;说出的话,史书会记录,工匠会陈述,士人会称赞。’言论尚且不能随意,更何况是行为呢?所以张释之的话不可以不明察,周公的戒条不可以不以为法则啊。”又说“那些鸟兽无用的物品,却有刍谷和人徒的费用,都可以免除。”
 
皇帝曾问王肃说:“汉桓帝时,白马令李云上奏折说:‘帝,就是要谛听啊。但这个皇帝不想谛听。’当时李云为什么没被处死?”王肃回答说:“李云只是说错了话,失去了违逆和顺从皇上的分寸。推究他的本意,说这些话都是想尽忠心,想着对国家有益。而且皇帝之威,超过雷霆,杀掉一个普通百姓,和踩死蝼蚁没有什么不同。宽容且放过他,可以显示自己能够包容接受直谏之言,在天下推广皇帝的恩德。所以我以为杀掉李云不一定是对的。”皇帝又问:“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,心中怀着怨恨,写下《史记》指责、贬低汉武帝,令人痛恨。”王肃回答说:“司马迁记史实,不凭空赞美,不隐瞒恶行。刘向、扬雄佩服他善于记叙事情,有优秀史官的才能,称赞为切实的记录。汉武帝听说他写《史记》,拿来写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看,于是大怒,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们扔了。到现在这两个本纪有目录没有文字。后来司马迁遇上李陵事件为他辩护,于是汉武帝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以宫刑。这表明心怀怨恨的是汉武帝,而不是司马迁。”
 
正始元年,王肃出京担任广平太守。因为朝廷之事被征召回京,被授予议郎的官职。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,任用何晏、邓飏等人。王肃和尉蒋济、司农桓范谈及当前政事,脸色凝重地说:“这些人就是弘恭、石显之类的人,还要说他们吗!”曹爽听说后,告诫何晏等人说:“你们都要小心谨慎!公卿已经把各位比作前代恶人了。”后来因宗庙的事受牵连被免职。后来担任光禄勋。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,出现在兵器库的屋顶上,有官员认为是吉祥之兆。王肃说:“鱼生活在深渊中却高高地出现于屋顶上,这是鱼失去了居所啊。边将大概该有战败的变故了吧?”后来果真有东关之败。嘉平六年,王肃持符节兼任太常,奉天子车驾,到元城迎接高贵乡公。这一年,一道白气穿越天空,大将军司马景王向王肃询问原因,王肃回答说:“这是蚩尤的旗帜,东南方大概有叛乱了吧?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,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,发动叛乱的人就会先灭亡了。”第二年春天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叛,景王对王肃说:“霍光有感于夏侯胜的言论,才开始看重通晓儒学的士人,实在是正确的啊。使国家安定、国君安宁,办法在哪里呢?”王肃回答说:“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,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,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。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,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。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内地各州,只要派军队急速前往守卫,使敌人不能靠近,那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有关羽的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趋势。”景王听从了他的意见,于是击破了毌丘俭、文钦的军队。后来王肃升迁到中领军,加封散骑常侍,增加食邑二百户,加上以前的一共两千两百户。甘露元年王肃去世,为他服丧的门生有数百人。朝廷追赠他为卫将军,谥号为景侯。他的儿子王惲继承爵位。王惲去世,没有儿子,爵位无人继承。景元思念,朝廷封王肃的儿子王恂为兰陵侯。咸熙年中,朝廷开始设立五等爵位,因为王肃在前朝建立功勋,就改封王恂为氶子。
 
当初,王肃擅长贾逵、马融的学说,不喜欢郑玄学说,采集他们汇聚相同和不同之处,为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仪礼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左氏春秋》做注解,以及编定父亲王朗所写的易传,都被放在学官里。他所辩论、驳正的朝廷制度、祭祀天地、宗庙事宜、丧事礼节、轻重的文章,共有一百多篇。当时乐安的孙叔然,在郑玄门下求学,当时的人称他为东州的大儒者。朝廷征召他为秘书监,他没有就任。王肃收集圣人的说法论证来讥讽郑玄,孙叔然反驳了他,等到做《周易》、《春秋例》、《毛诗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三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尔雅》等的注解之后,又给十几篇文章做注解。自从魏朝初年征召敦煌人周生烈,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士人,也有为经传做注解的,很多流传到后世。
 
评说:钟繇开明通达,处事干练,华歆清廉纯合,德行质朴,王朗博学多闻,才华丰富,实在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才。魏朝刚顺应天命,就登上三司之位,真是强大啊!王肃诚实正直,博学多闻,能继承父亲的功业!
.
      2

取消
扫码支持
截屏或长按保存,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,相册打开图片即可打赏
漂亮的小姐姐,帅气的小哥哥,赏口饭吃吧!
  • 感谢*儿打赏¥1!
  • 感谢*e打赏¥30!
  • 感谢*亮打赏¥1!
  • 感谢*兄打赏¥2!
  • 感谢*y打赏¥0.5!
  • 感谢*雪打赏¥1!
  • 感谢*海打赏¥0.5!
  • 感谢*e打赏¥0.5!
  • 感谢*维打赏¥1.5!
热门小说章节推荐
最新小说章节推荐
CopyRight © 2011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均为溪门飞雪原创 联系QQ:2093381517 微信:Bluesky8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