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洽,字阳士,汝南郡西平县人。被推举为孝廉以及大将军征召,他都没有赴任。袁绍在冀州时,派使者迎接汝南地区的士大夫。只有和洽认为“冀州地势平坦,百姓富强,是有利于英雄豪杰的地方,四方征战要争夺的地方。袁本初仗着这样的优势,虽然能强大起来,但是现在英雄豪杰并起,他不一定能保全。荆州的刘表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,但爱惜人才贤士,再加上那里地势险要,地处偏僻,百姓比较贫弱,很容易前去依附。”于是就和亲朋故旧一起往南跟随刘表,刘表用贵宾的礼节接待他们。和洽说:“之所以没有跟随袁本初,是想避开有征战的地区。统治腐朽主君,不能太亲近,时间一久就会面临危险,一定有在其间进谗言陷害的人。”于是就往南去到武陵郡。
太祖平等荆州后,征召和洽为丞相掾属。当时毛玠、崔琰一同因为做事忠诚廉正,他们选用人才也是县推崇节俭的。和洽说:“天下能担负重任的人,在于职位和人的才能相应,不能只凭借节俭这一品质。节俭朴素超过了常理,用来修养自身可以,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们,所失去的就很多了。现在朝廷中议论他们,官员又穿新衣,乘坐好的车驾的人,都说他是不清廉;地位比较高的官员经过营地,看到容貌服饰没有装饰,衣服破旧,就说他很廉洁。以至于现在士大夫故意损毁衣服,将车马装饰都藏起来;朝中的大臣,有的自己带着水壶、餐食到官署中。树立教化,观察风俗,贵在调和折中,才能延续下去。现在崇尚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行为以检验官员的行为,即使他们勉强实行,一定也会疲惫憔悴。古代大的教化,要旨就在于交接人情而已。凡是矫情立异的行为,就容易隐藏着虚伪。”
魏国建立以后,和洽担任侍中,后来有人举报毛玠诽谤太祖,太祖召见身边的大臣,非常愤怒。和洽陈述说毛玠向来行为举止都有本分,请求核查清楚事情情况。退朝之后,太祖下令说:“现在举报的人说毛玠不只是毁谤我,还有为崔琰表示的怨恨。这样的行为损害了君臣间的恩德道义,胡乱为死去的亲友怨恨悲叹,实在是不能容忍。过去萧何、曹参和高祖刘邦出身都很微贱,但后来建立功勋。高祖每次处在困厄之中,这两位都恭敬顺从,更加彰显为人臣子的道义,所以福分能延续到后代。和侍中现在请求核查这件事,我之所以没有允准,是想要加以考验罢了。”和洽回答说:“如果向举报的人那样说,毛玠的罪过深重,已经不是天地能容忍的了。臣不是敢偏帮毛玠而曲解的君臣之道,是因为毛玠的才能超出百官,受到特殊的提拔,在重要职位上声名显赫,多年以来都蒙受恩宠,刚强正直,忠诚公正,被人忌惮,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。但是人情世故难以保留,应该要经过考验,两次检验其中的事实。现在您的恩德遭受耻辱,不忍心将他们处以法理,更会导致是非对错的分别不明显,心中的疑虑也会从眼前开始。”太祖说:“之所以没有查验,是想要保全毛玠和奏报的人罢了。”和洽对答说:“如果毛玠确实有诽谤君主的言论,应该处死陈尸在街市上;如果毛玠没有做这样的事,那就是奏报的人犯了诬陷大臣和误导圣听的罪行;这两种情况没有加以查验,臣私下很不安。”太祖说:“现在正有军事,怎么能听了他人的话就立即考验呢?过去狐射姑在朝堂山刺杀阳处父,这就是对君主的告诫。”
太祖攻克张鲁,和洽上奏说明应该适时的撤退军队,迁移百姓,可以省下部队驻扎防守的费用。太祖没有采纳,这之后还将百姓迁移,放弃了汉中。和洽后来出京担任郎中令。文帝登基后,和洽担任光禄勋,被封为安城亭侯。明帝登基后,晋升他的爵位为西陵乡侯,食邑两百户。
太和年间(227~232),散骑常侍高堂隆上奏:“良好的教化还没有形成,就已经有了衰败的气象,这一定是相关官员不勤于职务之事,导致失去了天的常道。”明帝下诏,谦恭地将错误归结在自己身上,并广泛征求意见。和洽认为“百姓人口不多,耕地稀少,但不耕作却要吃饭的人多。国家以百姓为根本,百姓将粮食看做生命。所以废弃了一时的农耕,那就失去了养育生命的根本。所以先王将废除繁琐的费用支出看做要紧事,以专心耕种。从春夏季节以来,百姓因为劳役很是困顿,农事荒废,百姓饥饿,好的教化不能推广,未必不是因为这个。消除灾变,恢复正常的办法,没有比节俭用度更好的了。太祖开创了宏伟的基业,支出兵士们的费用,供应军队封赏的费用,官吏们在财产和粮食上丰富,官府仓库的粮食布帛充足,都是因为太祖不修饰没有用处的宫殿,断绝奢华的
消费,现在的要务,是在于撤除繁琐的劳役,删减多余的杂物,以作为军队的储备。边境的守卫防御,应该做好准备。预料敌人的行动虚实,养精蓄锐,制定好克敌制胜的计策,明确好攻占取胜的谋略,详细地听取众人的意见,以求得合适的策略。如果谋略没有制定好,轻视敌军,那军队就算多次出兵,也没有什么用,正所谓‘喜好武事却没有威力’,是古人的训诫啊。”
和洽转任太常,生活清贫,保持简朴,以至于要卖掉土地房屋以供应生活。明帝得知后,对他加以赏赐粮食布帛。和洽去世后,谥号为简侯。他的儿子和离承袭了他的爵位。和离的弟弟和逌,很有才干,节操高尚,做官到廷尉书。
和洽的同郡人许混,是许邵的儿子。为人干净纯正,能明辨识人,明帝时期曾担任尚书。
常林,字伯槐,河内郡温县人。七岁时,父亲的一个朋友前来拜访,问常林说:“伯先在家吗?你为什么不对我下拜!”常林回答说:“虽然应该礼敬宾客,但你对着儿子称他父亲的字,有什么可拜的呢?”于是大家都赞赏他。太守王匡发兵讨伐董卓,派门生在他们的县城中暗中观察吏役和百姓的过失,发现之后就将他们收押,判决之后让他们用钱财粮食抵消罪罚,延误期限就会灭掉全族,以彰显威严。常林的叔父掌掴了客人,被王匡的门生上告,王匡大怒,将他的叔父收押起来。全族人都很惊慌恐惧,不知道有多重的处罚,担心常林的叔父不能获救。常林前去拜见王匡的同县人胡母彪说:“王府君因为文武双全,到我们郡来担任太守。这门这个郡内外都有山河环绕,土地广阔百姓殷实,又有很多闲贤能之人,可以又他选拔任用。现在天子年幼,现在贼臣董卓盘踞京城,势力强大,国家都震动惊恐,是英雄豪杰奋发做为的好时机。如果想要诛杀天下的贼子,匡扶衰微的王室,有智慧的人会看着风向归附,响应的人就像有声响一样,平定战乱,有什么战事不能胜利?如果没有恩德,又不能任用贤人,那灭亡的时候已经快到了,又有什么闲暇来匡扶朝廷,建立功名呢?您还是好好考虑这件事吧!”就趁机陈述了他叔父被收押的事情。胡母彪立即写信责问王匡,王匡就释放了常林的叔父。常林就到上党郡躲避,在山中耕种。当时出现旱灾蝗灾,只有常林的粮食丰收,他将周围的邻居都召集过来,将自己的粮食整升整斗地分给他们。常林居住的地方靠近已故河间太守陈延家的围墙。陈、冯两家,过去都是做官的家族。张杨看上了这两家家的妇人,还贪图他们家的财物。常林率领全族人,为他们出谋划策。两家人被围困六十多天,最后都得以保全。
并州刺史高幹上表请求任命常林为骑都尉,常林推辞没有接受。后来刺史梁习推荐州郡中的名士常林以及杨俊、王腸、王象、荀纬,太祖将他们都任命为县长。常林主管南和县,治理和教化都很有效果,被越级提升为博陵太守、幽州刺史,所治理的地方都很有政绩。文帝还是五官中郎将时,常林是他的功曹。太祖率军西征,田银、苏伯反叛,幽州、冀州也出现动乱。文帝想要亲自征讨他们,常林说:“我过去曾忝列博陵太守,后来又在幽州任职,贼人的形势动态,我是可以预料的。北方的官吏百姓,喜好安定厌恶战争,接受教化已经很久了,怀着善意的人很多。田银、苏伯只不过是勉强凑在一起的部队,智谋不足但阴谋很大,不能造成祸患。现在我朝大军在远处,外部有强大的敌军,将军作为镇守天下的人,轻率行动,率兵远征,即使打了胜仗也不算智勇。”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,派将领前去征讨,不久就击溃消灭的敌军。
常林出京担任平原太守、魏郡东部都尉,后来又入朝担任丞相东曹属。魏国建立以后,常林担任尚书。文帝登基后,又提升他为少府,封为乐阳亭侯,后又转任大司农。明帝登基后,晋升常林的爵位为高阳乡侯,升任光禄勋太常。晋宣王司马懿因为常林是同乡中年老德高的人,每次都向他下拜。有人对常林说:“司马公身份贵重,您应该阻止他对您的行礼。”常林说:“司马公自己想要遵守长幼的位次,作为年轻人的表率。他身份贵重,不是我担心的,他下拜行礼不是我需要阻止的。”说话的人就恭敬地告退了。当时大臣们都议论说因为常林节操清雅高峻,想要推举他为三公或辅相,但常林就自称病重推辞。后来常林被任命为光禄大夫。常林在八十三岁的时候去世,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将军,按照公侯的礼节下葬,谥号为贞侯。他的儿子常峕承袭爵位,曾担任过常山太守,因为触犯刑律而被诛杀。常峕的弟弟常静继承封爵。
杨俊,字季才,河内郡获嘉县人。曾向陈留郡的边让从师学习,边让很看重他。杨俊因为各地战乱正在兴起,而河内郡又处于四通八达的要地,一定会成为战场,就带着郡中的老弱之人到京、密地区 山林间,同行的有一百多家。杨俊救济贫穷困顿的人,互相供应物资。族中的人知道以前被劫持做为奴仆的共有六家,杨俊都倾尽家财将他们赎了回来。司马宣王十六七岁的时候,和杨俊相遇,杨俊说:“这不是一般人啊。”又有司马朗早年就有名声,他的族兄司马芝,大家都还不了解,只有杨俊说:“司马芝虽然平素的声望比不上司马朗,但实际上他比司马朗优秀。”杨俊辗转到并州避难。本郡的王象,年少就孤高,是人家的仆人,十七八岁的时候,被派去放羊但他却私下读书,因此被鞭打。杨俊赏识他的资质,立即就给他赎身带到家中,为他聘娶妻子成家,然后就和他告别了。
太祖委任杨俊为曲梁县令,又入京担任丞相掾属,被推举为茂才,又担任安陵县令,被提升为南阳太守。他在位期间,宣扬德行教化,建立
学校,官吏百姓都称赞他。又升任征南军师。魏国建立后,他又被提升为中尉。太祖征讨汉中,魏讽在邺城反叛。杨俊自己到行所弹劾自己。因为自己刚因罪被免职,就写信给太子辞别。太子很不高兴,说:“杨中尉就这样离开,也太清高了吧!”于是杨俊被降职为平原太守。文帝登基后,杨俊又重新担任南阳太守。当时王象是散骑常侍,推荐杨俊说:“我观察南阳太守杨俊,秉持着纯粹的资质,有着忠诚恭敬的气量,心怀仁德足以滋养万物,坚定踏实足以打动众人,对后辈教诲不倦,训导不止,表面上宽和,实际上很正直,仁德又能决断。从入朝为官开始,经历了很多地方的教化,再担任南阳太守,推广恩德,远处的人或者和他对立的人,都携老带幼前来归附。现在他管辖的南阳郡内平定,没有办法能展示他的智慧才能,应该让他返回朝中,在您身边效力,就能有尧帝以来的功绩。”
杨俊从年少到成年,都将弘扬伦理纲常看做自己的责任。同郡人审固、陈留郡的卫恂本来都是出身军队,杨俊认为他们资质出众,都提拔了他们,后来都成了杰出的人才;后来审固担任多多地郡守,卫恂担任过御史、县令,杨俊的明察行动大多是想这样的事例。当初,临菑侯曹植和杨俊关系很好,太祖刚好没有确定继承人,暗中询问大臣们。杨俊虽然谈到文帝、临菑侯曹植各有所长,没有偏颇,但是称赞临菑侯尤其美好,文帝心中经常怀恨他。黄初三年(222),文帝来到宛城,因为街市上没有热闹的奏乐,生气之下收押了杨俊。尚书仆射司马宣王、常侍王象、荀纬都为杨俊求情,磕头以至于流血,文帝都没有宽恕杨俊。杨俊说:“臣知罪了。”于是就自杀了。众人都为他感到冤屈悲痛。
杜袭,字子绪,颍川郡定陵县人。曾祖父杜安,祖父杜根,在当年都很有名声。杜袭到荆州躲避战乱,刘表以宾客之礼对待他。同郡的繁钦多次对刘表说杜袭是个奇才,杜袭向他说明说:“我之所以和你一起到这里来,只是想要像龙一样隐身在草泽中,等待时机飞翔。怎么能说刘牧是拨乱反正的主君,而规劝长者归附于他呢?你如果看到贤能之人却没有停下脚步,就不是我的同类。我还是和你绝交吧!”繁钦情绪激动地说:“那就像你说的那样吧。”杜袭就往南到了长沙。
建安初年,太祖奉迎天子定都许昌。杜袭逃往返回故乡,太祖任命他为西鄂县令。西鄂县靠近魏国的南部边境,经常有贼寇侵扰。当时,县中的长官将百姓都聚集起来守卫城墙,不能正常耕种。土地荒芜,百姓困顿,官府的仓库空虚。杜袭知道要用恩德连结百姓,就派老弱百姓各自分散回去耕种,留下男丁和强壮的百姓防备守卫,吏役百姓都很高兴。适逢荆州派出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前来攻城,杜袭就将县中那些担任防御守卫的官吏百姓五十多人都召集过来,和他们立下誓约。他们的亲戚在城外的想要自己保护的,都允许他们出城;这些人都磕头表示愿意誓死效力。于是杜袭身上带着弓箭石头,和他们一同拼死守城。官吏百姓们都心怀感恩,愿意舍命战斗,在战场上斩杀了几百敌人,而杜袭的部众有三十多人战死,剩下的十八人都受了伤,贼军得以攻进城内。杜袭率领受伤的官吏百姓冲出重围,几乎全部战死,但没有投降的人。于是杜袭召集流散的百姓,转移到摩陂安营,官吏百姓们因仰慕他而跟随他,就像要返回家乡一样。
司隶钟繇上表请求任命杜袭为议郎参军事。荀彧也举荐杜袭,太祖就任命杜袭为丞相军祭酒。魏国建立以后,杜袭被任命为侍中,和王粲、和洽一起被重用。王粲记忆力强,见识广博,所以太祖游览或日常出入,都让他在身边陪同,至于他被敬重的程度,就比不上和洽、杜袭。杜袭曾经单独拜见太祖,一直到半夜。王粲性情急躁好争,站起来对和洽说:“不知道曹公对杜袭说什么呢?”和洽笑着回答说:“天下间的事哪里有完美的呢?您白天在曹公身边侍奉就好了,为这样的事郁闷不已,难道想要兼任杜袭的职务吗!”后来杜袭兼任丞相长史,跟随太祖到汉中征讨张鲁。太祖返回之后,任命杜袭为驸马都尉,让他留下来督领汉中的军事事宜。他对百姓安抚开道,有八万多百姓自愿迁出汉中,转移到洛阳、邺城。夏侯渊被刘备杀害,军队丧失了统帅,将士们都惊慌失措。杜袭和张郃、郭淮督责整饬各项军事事务,权衡之下让张郃做为都督,以统一军心,三军将士就安定下来。太祖往东返回洛阳,想要选择一个留府长史镇守长安,主管此事的官员挑选的人大多不合适,太祖就下令说:“放着良马不乘,怎么彷徨无措地到其他地方找呢?”于是就让杜袭担任留府长史,驻守关中。
当时将军许攸坐拥部众,不依附太祖,而且有轻慢的言论。太祖大怒,想要先攻打他。大臣们大多劝谏说:“可以招揽许攸,一同讨伐强敌。”太祖将佩刀横放在膝盖上,神情严肃都没有听。杜袭进去想要劝谏,太祖抢先对他说:“我的想法已经决定了,你不用再说了。”杜袭说:“ 如果殿下的计策正确,臣就帮助您完成;如果殿下的计策不正确,即使决定了也应该修改。殿下抢在臣前面说话,让我不要再说,为什么不等我说完话呢?”太祖说:“许攸轻慢我,怎么处置他?”杜袭说:“殿下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太祖说:“凡人。”杜袭说:“只有贤人才能赏识贤人,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圣人,凡人怎么能知道不是凡人呢?现在是豺狼挡在路上但却要先除掉狐狸,世人会说殿下是避开强敌进攻弱小的,进攻不能称上应用,撤退也不算是仁慈。臣听说力量强大的弩箭不会因为家鼠而发射,容积很大的钟鼎不会因为草根的碰撞而发出声音,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,哪里需要劳动英明神武的殿下呢?”太祖说:“好。”于是对许攸进行了很好的安抚,许攸随即归附了太祖。当时夏侯尚受到太子重新,两人交往很密切。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好的朋友,不足以对他特殊对待,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太祖。文帝刚开始很不高兴,后来才同意他的看法。这件事在《夏侯尚传》中另有记载。杜袭为人处世柔和而不冒犯他人,都是这样的情况、
文帝继位魏王,赐封杜袭的爵位为关内侯。等到文帝登基,杜袭担任督军粮御史,被封为武平亭侯,又改任督军粮执法,入朝担任尚书。明帝登基后,杜袭爵位晋升为平阳乡侯。诸葛亮率兵出秦川,大将军司马真率领各军抵御诸葛亮,杜袭被提升为大将军均属,明帝又分出他一百户食邑赐封他的兄长杜基关内侯的爵位。曹真去世,司马宣王代替他的职务,杜袭重新担任军师,增加两百户食邑,连带之前的一共五百五十户。因为生病被征召回朝中,担任太中大夫。杜袭去世后,朝廷追赠他为少府,谥号为定侯。他的儿子杜会承袭爵位。
赵俨,字伯然,颍川郡阳翟县人。到荆州躲避战乱,和杜袭、繁钦互通财物,一同计划,合在一起生活。太祖刚奉迎献帝迁都许都,赵俨对繁钦说:“曹镇东顺应期运天命,一定能匡扶中原,我知道要去哪里了。”建安二年(197),赵俨二十七岁,就带着老幼弱小到太祖那里投靠,太祖任命他为朗陵县长。朗陵县内有很多蛮横狡猾的人,无所顾忌。赵俨抓住其中最猖狂的人,将他关押审问查验,都应被判死罪。赵俨抓捕他们之后,就上表州郡请求释放她们,从那以后,赵俨的恩德威信都很著名。当时袁绍率军侵犯边境,并派使者招诱各州郡,各郡大多接受了他的招揽。只有安阳郡没有行动,而都尉李通又着急向百姓征收赋税。赵俨拜见的李通说:“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,各郡一同反叛,对于想依附朝廷的地方,又想要收取他们的绢帛赋税,小人喜欢动乱的局面,怎么会不造成百姓的怨恨呢!况且远近处都有乱事,不能不仔细啊。”李通说 :“袁绍和大将军对峙的情况紧急,周围的郡县纷纷背叛。如果绢帛赋税不能征收送往朝廷,探听消息的人一定说我在观察形势,在等待时机。”赵安说:“确实会像您考虑的那样,但也应该权衡事情的轻重,慢慢地征收调动,我愿意为您解决这个祸患。”就写信送给荀彧说:“现在阳安郡应该运送绢帛,但道路艰险,一定会招来贼寇。百姓困顿贫穷,旁边的城池一同反叛,很容易导致倾覆,这是关系一方安危存亡的重要时机啊。况且阳安郡的百姓都坚守忠诚节操,面临险境也没有二心。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赏赐,那就会勉励正义的人。善于治理国家的人,会将财富藏在百姓中。我认为国家现在应该对百姓加以慰问安抚,所征收的绢帛,全都退回给百姓。”荀彧回复说:“我立刻上报曹公,将公文下发到郡县,将绢帛都退还给百姓。”百姓上下都很高兴,阳安郡内就安定下来了。
赵俨入朝担任司空掾属主簿,当时于禁在颖阴驻扎,乐进在阳翟驻守,张辽屯兵长社,将领们意气用事,大多意见不一致;太祖就让赵俨一起参与这三个地方的军务,每次有事,都训示晓喻,所以将领们都和睦起来。太祖征讨荆州,任命赵俨兼任章陵太守,又升任都督护军,督领于禁、张辽、张郃、朱灵、李典、路招、冯楷七支部队。又任命他为丞相主簿,转任扶风太守。太祖将原来隶属韩遂、马超部队的五千多士兵调转出来,让平难将军殷署等人统率,并让赵俨担任关中护军,统领各路人马。羌人敌寇多次前来进犯,赵俨率领殷署等一直追到新平,击溃敌军。有个从外地来屯田的吕并,自称为将军,聚集同党占据陈仓,赵俨又率领殷署等攻打他们,贼寇就被铲除了。
当时赵俨收到朝廷诏令,要派一千两百名士兵前去协助汉中守卫,殷署监督护送。被派去的士兵突然间要和家人分别,都面带愁容。殷署出发一天之后,赵俨担心会出现变故,及自己追赶到斜谷口,对每个士兵都慰问安抚,又再三告诫殷署。返回的时候住在雍州刺史张既的馆舍中。殷署率军往前行进了四十里,士兵果然叛乱,不知道殷署的安危。而赵俨自己带领的一百五十名步兵骑兵,都是跟反叛的士兵一个部队,或者有姻亲关系,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后,都还能惊慌,穿上铠甲拿着兵器,也没有了安定的状况。赵俨向返回,张既等认为“现在自己军营中的士兵已经动乱,只身前去也没有好处,应该打探一下消息。”赵俨说:“我虽然也怀疑本营和叛乱的人合谋,听说出发的士兵动乱,才出发。还有一些士兵不想作乱但不能自行决断,应该在他们还在犹豫的时候,赶快去安抚让他们安定。况且既然是统帅,已经不能安抚将士,就算是遭受的祸患,也是命啊。”于是就离开了张既家。行进了三十里停下,放马休息,将所有跟随的士兵都召集过来,将成败的结果都明白告诉他们,言辞恳切地安慰鼓励他们。众士兵都慷慨激昂地说:“无论生死,都追随护军,不敢有二心。”部队继续往前到部队的营帐中,派各位将领清点查看部下中勾结反叛的人,总共八百多人,将他们都分散在原野中,只抓捕其中带头作乱的人并处置了,其余的都没有问责。各郡县所收押的士兵,也都释放他们,他们就相继返回军营投降。赵俨暗中上报说:“应该派将领到军营中来,并派旧兵镇守关中。”太祖派将军刘柱率领两千士兵,本来应该等士兵都召集完毕再发送往关中,但事情泄露了出去,各军营都很惊骇,没有办法安抚。赵俨对将领们说:“这里朝廷的旧兵很少,东面的援军还没有到,所以各营都有叛乱的想法。如果真的发生变故,结局是难以预料的。趁着他们还在犹豫,应该早点决断。”于是就宣布要留下一千名温良厚道的新兵镇守至中,其余全部派到汉中。赵俨又去见主管官员,将各营士兵的名册籍贯都拿过来,按照家中情况做好排序,显出之间的差别。那些被留下来的士兵心中安定,都这赵俨同心协力。那些应该去汉中的士兵也不敢有所行动,赵俨在一天之内将他们都遣送上路,又派留下的一千人分布在各营中。东面的援军不久就来到了,赵俨又威吓训导,将剩下的一千人也迁到汉中,最后派送过去的共有两万多人。
征南将军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围困。赵俨以议郎的身份参与曹仁部队的军事随同南行,和平寇将军徐晃领兵一同前往。到达樊城后,关羽围困曹仁的攻势更加秘籍,其他的援兵还没有来到。徐晃所督领的部队不足以解除围困,将领们又不断催促徐晃迅速援救。赵俨对将领们说:“现在贼人的围困很坚固,比被水围绕还要严密。我军步兵人数少,而曹仁又被隔绝在内,不能合力作战,现在行动,对内外部都是不利的。现在不如让前进逼近重围,派间谍暗中联络曹仁,让他知道外部有援救,以激励将士们。估计北面的援军不过十天就到了,现在还能坚守。然后内外一起发兵,一定能击溃敌军。如果因为救援迟来而出现祸患,我为各军承担责任。”将领们都欣喜,就挖通地道,一边用箭将书信射到曹仁那边,传递了几次消息后,北面的援军也道路,各军合并大战关羽。关羽部队失利撤退后,但船只依然占据着沔水,樊城与襄阳的水路被隔断不能通行,孙权又偷袭了关羽的辎重部队,关羽得知后,立即往南返回蜀地。曹仁召集将领们商议,大家都时候:“现在趁着关羽危急恐惧,追击他们一定能擒获。”赵俨说:“孙权趁着关羽刚交战的弱势,想要暗中截断他的后路,又担心关羽返回援救,担心我军趁着他们两军疲敝的时候进攻,所以谦逊地表示想要效力,但其实是想要顺着成败,观察局势,以看吉凶罢了。现在关羽已经势单力薄,更应该留下他以成为孙权的祸患。如果大军深入追击逃往的败军,孙权就会改变想法,就会为我军制造祸患。魏王也一定会好好考虑这件事。”曹仁就解除了追击的警戒。太祖得知关羽逃走,担心将领们会追击,果然迅速派人下令曹仁不许追击,都像赵俨计划的那样。
文帝继位魏王,赵俨担任侍中。不久,又被任命为驸马都尉,兼任河东太守,典农中郎将。黄初三年(222),赵俨被赐封爵位为关内侯,孙权进犯边境,征东大将军曹休率领五个州郡的部抗击,征召赵俨为军师。孙权的部队退走,大军返回,赵俨被封为宜土亭侯,转为度支中郎将,升任尚书。赵俨跟随文帝征讨东吴,大军到了广陵,留任征东军师。明帝登基后,晋升赵俨的爵位为都乡侯,食邑六百户,监管荆州的军事事务,并授予符节。刚好赵俨生病没有能赴任,又重新担任尚书,出京监管豫州的各项军事事务,转任大司马军师,又入京担任大司农。齐王曹芳登基后,派赵俨监管雍州、凉州的各项军事,并授予符节,后转任征蜀将军,又担任征西将军,督领雍州、凉州。正始四年(243),赵俨因年老多病请求返回京师,齐王征召他为骠骑将军,升任司空。赵俨去世后,谥号为穆侯。他的儿子赵亭承袭爵位。当初,赵俨与同郡的辛毗、陈群、杜袭都很出名,号为“辛、陈、杜、赵”。
裴潜,字文行,河东郡闻喜县人。到荆州躲避战乱。刘表用宾客的礼节招待他。裴潜私下对和自己关系友好的王粲、司马芝说:“刘牧不是能称霸的能人,又想要以周文王自居,他的失败不用等很久了。”于是就往南到了长沙。太祖平定荆州,让裴潜参与丞相军事,曾担任过三县的县令,又入朝担任仓曹属。太祖问裴潜说:“您之前和刘备一同在荆州,您认为刘备的才智谋略怎么样呢?”裴潜说:“让他安居在中原,只能导致动乱却不能治理。如果他趁机守住险要之地,也足以成为一方的霸主。”
当时代郡动乱,朝廷就派裴潜为代郡太守。乌丸王和其他首领,共三个人,都自称为单于,对代郡的事务专横决断。前任太守不能治理,太祖想交给裴潜精兵,让他前去镇压征讨。裴潜推辞说:“代郡人口众多,人马都做好了战斗准备,一有行动就会有上万人。单于知道自己横行霸道已经很久,心中不安。现在率领众多士兵前往,他们一定会因为畏惧而在边境抵抗,如果士兵少,那就不能使他们忌惮。应该用计策降服他们,不能靠武力胁迫。”他就自己乘车前往代郡。单于又惊又喜。裴潜平静地安抚他们,单于的部属都脱下帽子并下拜,并将前后所掳掠抢夺的妇女、器械、财物都归还了。裴潜按律诛杀了代郡与单于内外勾结的高官郝温、郭端等十余人,北方边境地区大为震惊,百姓都愿意依附。裴潜在代郡三年,又回京担任丞相理曹掾,太祖称赞他治理代郡有功劳,裴潜说:“我对待百姓虽然宽容,但对胡人很严厉。现在谋臣们一定认为我在礼法上过于严苛,对待事情却很宽和;胡人向来傲慢任性,对他们太宽和就会导致松弛散漫,他们松弛散漫后又用律法震慑他们,这就是诉讼纷争所以产生的原因。从现在的形势估计,代郡一定会再次反叛。”于是太祖很后悔让裴潜回来得这么快。过了几十天,三个单于反叛的消息送达,太祖就任命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并前去征讨。
裴潜出京担任沛国相,调任兖州刺史。太祖经过摩陂,感叹衮州的军队严整,特地加以赏赐。文帝登基后,裴潜入京担任散骑常侍。又出京任魏郡、颍川典农中郎将,他上奏举荐人才,就像各郡国一样,因此农官仕途晋升的道路就顺通了。后来他调任荆州刺史,被赐封爵位为关内侯。明帝登基后,裴潜入朝担任尚书。后来出京担任河南尹,转任太尉军事、大司农,被封为清阳亭侯,食邑两百户。后又入朝任尚书令,奏报正直,让人才各司其职,能判断人的名声和才干,制定判断官府事件的条文一百五十多条。后来因为父亲去世离职,被任命为光禄大夫。裴潜在正始五年(244)去世,朝廷追赠为太常,谥号为贞侯。他的儿子裴秀承袭爵位。裴潜临终前令家人葬礼要节俭,墓室中只设置了一个座位,和几件瓦器,其余什么都没有。裴秀在咸熙年间(264~265)曾做过尚书仆射。
评曰:和洽清净平和,做事干练,常林学问节操都纯粹坚定,杨俊弘扬人伦,行事仁义,杜袭温和纯正识大体,赵俨刚强坚毅,行事有度,裴潜平和坚守,忠贞干练,他们都是一代的美士。至于常林能放弃三公的职位,以大夫职位辞官回乡,更值得赞美!